[1] |
唐芳林,吕雪蕾,蔡芳,等.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 风景园林,2020,27(03):8-13.
|
[2] |
孙克勤. 大同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探讨[J]. 山西林业,2020(04):10-11,48.
|
[3] |
侯鹏,刘玉平,饶胜,等. 国家公园:中国自然保护地发展的传承和创新[J]. 环境生态学,2019,1(07):1-7.
|
[4] |
杨锐,曹越. 论中国自然保护地的远景规模[J]. 中国园林,2018,34(07):5-12.
|
[5] |
王运涛,赵岩. 自然保护地现状与整合优化措施[J]. 林业勘查设计,2020,49(03):88-89.
|
[6] |
王毅. 中国国家公园顶层制度设计的实践与创新[J]. 生物多样性,2017,25(10):1037-1039.
|
[7] |
欧阳志云,徐卫华. 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依法建设国家公园[J]. 生物多样性,2014,22(04):425-427.
|
[8] |
赵智聪,彭琳,杨锐.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 中国园林,2016,32(07):11-18.
|
[9] |
吕偲,曾晴,雷光春.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J]. 中国园林,2017,33(08):19-23.
|
[10] |
刘惠芳,王园珍,骆江英,等. 宣莲在义乌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2(07):957-959.
|
[11] |
陶醉. 武义宣莲产业的概况及开发途径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2(04):472-474.
|
[12] |
黄宝荣,张丛林,邓冉. 我国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J]. 生物多样性,2020,28(10):1255-1265.
|
[13] |
戎桂凤. 山西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135-136.
|
[14] |
唐小平,刘增力,马炜. 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20(01):1-10.
|
[15] |
李玉勤,刘红萍. 河口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浅析[J]. 绿色科技,2020(20):45-46.
|
[16] |
冯达,胡理乐,陈建成. 基于生态价值评价的北京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20,39(12):4233-4240.
|
[17] |
王勇,余昌元,杨东,等.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保护空缺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18,43(04):55-58,62.
|
[18] |
王茜茜,葛继稳,李炜,等.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04):190-195.
|
[19] |
刘增力,孙乔昀,曹赫,等. 基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国家公园边界探讨——以拟建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J]. 风景园林,2020,27(03):29-34.
|
[20] |
金英,周雄,疏良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整合归并与边界调整研究[J]. 规划师,2019,35(22):50-55.
|
[21] |
马炜,刘增力,应国伟,等. 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要点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2019(05):7-11,144.
|
[22] |
马永欢,李晓波,吴初国,等. 构建自然资源融合管理体系[J]. 宏观经济管理,2020(11):57-62,71.
|
[23] |
王凯. 自然保护地治理研究进展与思考:网络治理视角[J]. 林业资源管理,2020(05):30-35.
|
[24] |
顾越天,张云路,李雄. 美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5):61-65.
|
[25] |
李高洁. 秦岭北麓西安段环山带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3.
|
[26] |
岳瑜素,王宏伟,江恩慧,等. 滩区自然-经济-社会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 水利学报,2020,51(09):1131-1137,1148.
|
[27] |
吴舜泽,黄德生,刘智超,等.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40 年演变[J]. 环境保护,2018,46(20):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