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研究进展

韩梦梦, 罗炘武, 粟春青, 高育慧, 宫彦章, 郑卫国

韩梦梦, 罗炘武, 粟春青, 高育慧, 宫彦章, 郑卫国. 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 2024, 44(6): 117-122. DOI: 10.3969/j.issn.1001-3776.2024.06.016
引用本文: 韩梦梦, 罗炘武, 粟春青, 高育慧, 宫彦章, 郑卫国. 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 2024, 44(6): 117-122. DOI: 10.3969/j.issn.1001-3776.2024.06.016
HAN Mengmeng, LUO Xinwu, SU Chunqing, GAO Yuhui, GONG Yanzhang, ZHENG Weiguo. Research Progress on Typhoon Resistance of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J].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4(6): 117-122. DOI: 10.3969/j.issn.1001-3776.2024.06.016
Citation: HAN Mengmeng, LUO Xinwu, SU Chunqing, GAO Yuhui, GONG Yanzhang, ZHENG Weiguo. Research Progress on Typhoon Resistance of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J].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4(6): 117-122. DOI: 10.3969/j.issn.1001-3776.2024.06.016

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专 2019N038 海绵城市生态减污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KCXFZ20200201100649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韩梦梦,硕士,从事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研究;E-mail: hmm1230@163.com

    通讯作者:

    宫彦章,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研究;E-mail: 493783084@qq.com

  • 中图分类号: S731.2;S761.2

Research Progress on Typhoon Resistance of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

  • 摘要: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7—10月便进入台风多发季节,给城市园林树木带来重大威胁,如何选择抗风树种、科学养护管理、减轻台风损害是沿海地区园林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总结台风对沿海地区园林树木的损害情况,分析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不仅与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还包括修剪频率低导致的“树大招风”和“头重脚轻”、土壤结构差导致的根系生长受阻、配置方式等其他各方面因素。最后从抗风树种的选择、树木加固与保护、绿化养护管理三个层面论述了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提升措施,旨在增强城市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以减轻未来台风对园林树木造成的损害。

    Abstract:

    Presentations were made on damages caused by typhoons to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 by literatur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typhoon on urban trees demonstrated that biological properties, lower pruning frequency, poor soi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had close relation with damag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ed to enhance typhoon resistance of urban greening such as selection of wind resistant tree species, tree reinforc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ending management.

  • 台风是发生在南海海面及太平洋西部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巨浪等,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1]。我国地处北太平洋西海岸,台风发生频率高且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2]。据统计,我国沿海11个省市中就有10个有台风登陆记录,其中福建、广东、台湾和海南等沿海地区登陆的台风数量占登陆我国台风总数的90%[3-4]

    园林树木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极端大风天气的冲击下首当其冲,园林树木在其自重和水平风力的双重影响下会发生折枝、折杆和倒伏等问题[5]。沿海地区的园林树木生长在水分较多、土壤层偏薄的环境中,更是台风侵袭的重灾对象,在遭受台风时出现树干断裂、倒伏甚至连根拔起的现象[6]。对于园林树木而言,台风属于不可抗力,而滥用速生树种、养护管理不到位、抗风机制不完善等不合理因素使得台风带来的损害更加严重。当前大多数遭遇台风的城市并没有完善的抗风机制,不仅对园林绿化植物造成巨大影响、损害城市生态韧性,还会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减少台风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展开了相关研究,且大多数研究均聚焦在深圳、珠海、厦门等沿海地区。本综述通过分析台风对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损害的情况,探究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我国沿海地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尤其是福建、广东、台湾和海南等省市更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在遭受台风侵袭时还容易引起风暴潮、海水倒灌、洪涝等。据统计,平均每年有7~8个台风或热带气旋在东南沿海各省登陆,因台风造成的各种损失超过百亿元[7-8]。随着当前全球变暖和海面温度的升高,太平洋西岸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强台风,有研究表明到2050年,每年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会会比2000年增加1~2个[9-10]。因此,台风灾害的预防是沿海城市园林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

    台风会对园林树木造成最直接的损害,如树木折干、倒伏、拔根等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园林树木受损害的程度与台风风速成正比:台风风速为14 m·s−1时,园林树木一般不会受到损害;风速为35 m·s−1时,80%的园林树木受到损害;当风速达到或超过55 m·s−1时,90%以上的园林树木将遭受严重损害[11]。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持续进行台风对园林树木的损害情况调查,表1统计了2012—2022年对沿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严重影响的部分台风。肖洁舒等[12]研究发现大部分园林树木无法抵挡超过9级的台风,且台风登陆前后大量降雨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增高、树木根部土壤软化、根系固着力较低,是树木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2012年7月在广东台山登陆的第8号台风“韦森特”对深圳市园林树木的损害情况发现,树木受损状况可以分为:1)倒伏死亡,需清运;2)倒伏,修剪后扶正;3)歪斜,修剪后扶正;4)主要枝干折断,需更换或修剪保留;5)次要枝干折断,修剪即可。其中,倒伏死亡是树木受害最严重的情况。

    表  1  2012—2022年沿海地区台风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Table  1.  Impact of typhoons on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 from 2012 to 2022
    台风 登陆时间/
    (年.月)
    登陆地点 等级与风力 园林树木受损情况
    韦森特 2012.7 广东台山 超强台风
    45~60 m·s−1
    深圳市受损树木约11.5万株,其中倒伏树木约2.9万株[12]
    天兔 2013.9 广东惠来 超强台风
    28~52 m·s−1
    汕头市区道路倒伏树木近4000[21]
    威马逊 2014.7 海南文昌 超强台风
    48~60 m·s−1
    海口近10万株园林树木倒伏、折断,甚至连根拔起[22]
    莫兰蒂 2016.9 福建厦门 超强台风
    35~52 m·s−1
    厦门市倒伏树木达65万株,绿化受损面积达90%,其中树木连根拔起的情况占总受创树木的50%[23]
    天鸽 2017.8 广东珠海 强台风
    25~45 m·s−1
    珠海市树木倒伏约40万株,榕树Ficusmicrocarpa、木棉Bombax ceiba、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受损严重[24]
    山竹 2018.9 广东台山 超强台风
    33~45m·s−1
    粤港澳大湾区受损树木逾25万株[25]
    烟花 2021.7 浙江舟山 强台风
    35~42m·s−1
    舟山市园林树木倒伏近7000株,上海市林带树木倒伏约1.5万株[2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已有研究指出,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在多地多次台风中受灾最为严重,已被多个城市列为尽量少用园林树种[13-15]。林双毅等[16]调查发现2016年9月在福建厦门登陆的第14号台风“莫兰蒂”造成厦门市主要城市道路的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腊肠树Cassia fistula、菩提树Ficus religiosa、垂叶榕F. benjamina、大花紫薇、桃花心木和宫粉羊蹄甲等树种严重受损。刘瑞雪等[17]通过调查评估2018年9月在广东台山登陆的第22号台风“山竹”过境深圳后园林树木的损伤情况,发现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宫粉羊蹄甲、黄槿Talipariti tiliaceum、白千层Melaleuca cajuputi subsp. cumingiana、阿江榄仁Termina liaarjun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等树种受损最严重,主要表现为主干、枝干不同程度折断,抗风能力较差。通过前人研究统计不同城市台风过后园林树木的受损情况可知,大王椰Roystonea regia、林刺葵Phoenix sylvestris、女王椰子Syagrus romanzoffian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等单子叶棕榈科Arecaceae植物受破坏程度较小,具有较强的抗台风能力[15-16,18-19]。凤凰木Delonix regia、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樟Camphora officinarum等双子叶植物在沿海地区台风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性,适合作为深圳、厦门、海口、三亚等地区的行道树种植[2,13,15,20]

    园林树木抗风能力与多种因素相关,风折、倒伏、拔根等风害现象与形态、根系、生理、土壤、木材和生物力学等方面息息相关[26]。Kamimura等[27]通过对日本台风后受灾地区的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园林树木抗风能力的因素包括树种自身、根系和土壤情况、林分密度、种植面积和年限等。黄义钧等[28]通过对深圳市常见园林树木的抗风能力进行模型分析与评价,发现树木的根系状况、树干材质、树木健康度、根冠比与抗风性能直接相关。杨莉莉[29]把影响树木抗台风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树木种类、树木形态、根系类型、木材材质、植株高度等树木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则包括风力、种植养护水平、立地条件、配植形式等其他各方面因素。

    园林树木自身的生物特性决定了没有绝对抗风的树种,但不同树木抗风能力差异很大,树木的抗风能力与树木形态、根系类型、根冠比、树木性状以及生长状况等内在因素息息相关[30]。植物在受到风的作用力时,会对其自身的形态进行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抵抗风灾的能力,即植物的抗风性能[3]。吴显坤等[13]研究发现树木根系类型、树冠形状及浓密程度是树木抗台风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折枝或倒伏树木都具有根系浅、单轴分枝、冠幅较大、枝叶密度较大等特性[31]

    (1)树木形态:树冠形状以丛状形、圆头形、开心形为宜,可降低正面风压,提高抗风性,而圆柱形、主干形和纺锤形树冠过于浓密,导致其透风性差、风阻较大,抗风性最弱。大小适中、树冠窄小的树木比树冠宽大的树木抗台风能力强,树冠稀疏透风的树木比树冠紧密的树木抗台风能力强[32-33]

    (2)根系类型:根系包括直根系、须根系,以及板根等特化的类型,其中板根的抗台风能力最强,如黄葛树Ficusvirens、雅榕Ficusconcinna等。深根性的树种较浅根性的树种抗风,园林树木应以深根系、根幅广为宜,即直根系长度超过80 cm。同时,树冠与根系的生长应相协调,以树木生长平衡为宜[34]

    (3)木材材质:木材材质主要通过树木韧刚强度体现,通常来说,韧度大的树木弹性越大,树干折断的可能性较小,而刚度大且木材强度小的树木弹性较小,树干发生折断的可能性较大。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体内的干物质也会逐渐积累,使得机械组织中的纤维素含量增加,抗风性能增强[35]。已有研究发现树木的木纤维长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与风害指数呈负相关性,即树木的木纤维长度越长,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越强,抗台风能力也越强[36-37]

    从历年各地台风倒伏情况来看,枝叶越茂密的树木越容易在台风中倒伏。树形高大是评价园林树木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城市林荫道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很难对园林树木进行充分的管理与养护,树木修剪频率降低导致树形普遍偏大[38]。一是“树大招风”,主要是由于对内侧枝修剪的透空度不够,树冠过于浓密,使得园林树木透风率低,受风面积增大,如深根性、抗风性较好的樟,在某些地段却受损严重[39];二是“头重脚轻”,主要是由于对树冠的回缩修剪不够,树木顶端优势过于显著,使得树高、冠幅与树木根系分布不匹配,根冠比严重失衡。

    园林树木的抗风性不仅由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养护管理等因素决定,还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土壤与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园林行道树受台风影响严重,主要原因是根系生长和下扎受阻,根冠比失衡导致树木倒伏,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城市园林绿化土壤下10 cm处多以建筑回填土铺设,土壤紧实度高、透气性和渗水性小、沙化严重或石砾过多,不仅不利于微生物活动,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植物根系也会因无法深入而倒伏;二是树穴开挖普遍较小,种植带过窄,导致根系无法对树木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即使是深根系树木,也会因根系空间过小、营养过差而根深不足,甚至难以生根[40];三是沿海城市会出现地下土壤返盐现象,导致土壤呈酸性,影响树木根系生长,造成抗风性变差[41]

    植物种植的排列方式也会改变其抗台风能力,在沿海城市的空旷场地,孤植树、列植树容易受台风侵袭,出现断枝、倒伏等机械性损伤,而乔-灌-草混交的复合群落绿化带植物数量多,能够利用植物群落的整体抗风性能引导风向的转变,减少台风对树木本身的直接冲击,表现出良好的抗台风能力[42]。因此,沿海地区宜灵活采用乔-灌、乔-草、灌-草、乔-灌-草等配置方式,通过多株阵列种植或群落层次种植的整体抗风种植形式,形成绿地抗风结构,有效降低树木的风灾损伤[43]

    除了关注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影响因素外,很多学者开始考虑其提升策略。洪嫦莉[44]提出采用景观树种与抗风树种混交种植,以增强绿化乔木的综合抗风能力;叶海英等[45]研究发现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树木的抗风性,肖洁舒等[12]分别从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养护管理论述了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提高措施,强调修剪可以大大提高其抗台风能力;王仙芝[46]则从绿化设计、施工、养护、应急措施和其他客观因素等方面分析园林绿化抗台风的提升策略。可见,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提升应综合考虑树种选择、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各方面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以下能够有效提高抗风性的措施。

    为防控台风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减轻风害及其次生灾害,沿海地区的园林树木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风性[47]。不同树木的抗台风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台风频繁侵袭的沿海地区,选择抗风性强的树种作为园林绿化、行道树、防护林无疑是城市绿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需求。祖笑艳等[42]通过实验模拟得出,高度低于4 m的小乔木几乎不会对台风形成阻滞,其抗台风能力可忽略不计,在台风多发地区通常选择高度9~11 m的乔木较为合适,但为了避免“头重脚轻”导致的倒伏或折枝现象,还应结合树木的树形、冠幅和种植株距灵活调整。此外,树木的机械组织中纤维素含量越多,木纤维长度越长,树木韧度越大,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就越强,其抗台风能力也越强。

    抗风性强的树种往往具有树冠适中、根系发达、枝条柔软、木纤维长、抗压能力和抗弯弹性强等特点,如大王椰、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等棕榈科植物,或黄葛树、樟、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等优良园林树种;而树冠高大、根系较浅、根冠比失衡的树木抗台风能力较弱,如宫粉羊蹄甲、桃花心木、大花紫薇等树木在遭受台风侵袭后容易出现树干折断、倒伏、连根拔起的现象,应谨慎种植[48]。此外,需落实“适地适树”原则,加强对沿海地区抗风性乡土树种的研究,同时对外来树种开展抗风性引种驯化及推广试验研究,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生物多样性,兼顾抗风能力与观赏价值。

    对新栽、老化、脆弱树木进行加固与保护能够加强其抗台风能力,特别是新栽种的树木由于刚移入新的土壤环境,根系尚未扎深扎实,在台风天极易发生摇晃,甚至倒伏[49]。增加树木支护设施不仅可以扶持并稳定树干,在保持树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的同时促进新根生长,还可以减轻台风对树木的损害,降低折干或倒伏概率。加固的支护设施通常采用单脚、两脚、三脚或四脚的护树架,同时采用坚固且具弹性的橡胶制品进行捆缚。此外,传统的支护设施大多采用拉索或钢管等辅助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支撑杆老化、护树带松落等现象,且无法保证拆除支撑后树木是否能够稳定扎根,需注意按时修复与加固。因此,后续可通过埋设于地下的隐形结构物建立永久性的树木支护设施,对树木进行长期加固支撑[50]

    王仙芝[46]研究发现在台风“莫兰蒂”来临前对南洋楹Falcataria falcata进行大规模的疏剪,经历台风时仅有少量树木折枝,未见倒伏,而未经修剪的小叶榕却全部倒伏;在台风“莫兰蒂”中因树冠浓密而大量倒伏的黄瑾,在台风“白鹿”来临前对其进行大量疏枝修剪,因而未见倒伏和折断。因此,修剪方面应重点处理“树大招风”和“头重脚轻”问题,一是针对密乔木进行疏透性修剪,定期修剪其内膛枝、下垂枝和病枯枝,以增强透空度和抗倒伏能力;二是针对高乔木进行压顶回缩修剪,通过压顶处理抑制其顶端优势,调节根冠比。

    其次应注意改善根部环境,园林树木根系具有支撑树体、吸收养分、繁殖再生等作用,根部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极其重要。土壤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适量的石块,必须及时进行定期松土,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同时扩大行道树树穴,在树干基部铺设软质或透水材料,尽量给予根系足够的生长和呼吸空间[51]。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增施钾肥和磷肥,从而提高根冠比,增强抗风性。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台风侵袭,给园林树木带来了极大的损坏,台风已经成为影响沿海地区园林景观和花园式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阻碍,急需加强树木抗台风研究。当前针对沿海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多的成果,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不仅与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还包括修剪频率低导致的“树大招风”和“头重脚轻”、土壤结构差导致的根系生长受阻、配置方式等其他因素。据此提出,应注意抗风树种的选择,兼顾抗风性与观赏价值,在台风来临前进行树木的加固与保护,改善根部环境,并做好疏透性修剪、压顶回缩修剪等工作,以提高园林树木的抗台风能力。今后的研究除了以乔木为主的园林树木外,还可以延伸到灌木、攀缘类植物、地被植物等,这些植物也会依赖自身的特性产生不同等级的抗台风能力。

  • 表  1   2012—2022年沿海地区台风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Table  1   Impact of typhoons on urban greening in coastal areas from 2012 to 2022

    台风 登陆时间/
    (年.月)
    登陆地点 等级与风力 园林树木受损情况
    韦森特 2012.7 广东台山 超强台风
    45~60 m·s−1
    深圳市受损树木约11.5万株,其中倒伏树木约2.9万株[12]
    天兔 2013.9 广东惠来 超强台风
    28~52 m·s−1
    汕头市区道路倒伏树木近4000[21]
    威马逊 2014.7 海南文昌 超强台风
    48~60 m·s−1
    海口近10万株园林树木倒伏、折断,甚至连根拔起[22]
    莫兰蒂 2016.9 福建厦门 超强台风
    35~52 m·s−1
    厦门市倒伏树木达65万株,绿化受损面积达90%,其中树木连根拔起的情况占总受创树木的50%[23]
    天鸽 2017.8 广东珠海 强台风
    25~45 m·s−1
    珠海市树木倒伏约40万株,榕树Ficusmicrocarpa、木棉Bombax ceiba、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受损严重[24]
    山竹 2018.9 广东台山 超强台风
    33~45m·s−1
    粤港澳大湾区受损树木逾25万株[25]
    烟花 2021.7 浙江舟山 强台风
    35~42m·s−1
    舟山市园林树木倒伏近7000株,上海市林带树木倒伏约1.5万株[26]
    下载: 导出CSV
  • [1] 卢宏谋. 台风灾害下道路生命线系统脆弱性分析及其实证研究[D]. 宁波:宁波大学,2012.
    [2] 罗冠勇,宋希强,杨冬华,等. 海南10种园林乔木生物学特性与抗风性关联性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2):263 − 267.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3.02.012
    [3] 周丁一,王英姿. 台风多发地区植物抗风性能及其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1):73 − 80. doi: 10.3969/j.issn.1001-4217.2018.01.009
    [4] 康斌. 我国台风灾害统计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2016(2):36 − 40. doi: 10.3969/j.issn.1673-9264.2016.02.013
    [5] 刘莹婷. 减轻台风对城市绿化破坏的相关思考[J]. 江西建材,2017(11):185−188.
    [6] 张德顺,陈陆琪瑶,陈莹莹,等. 园林树木风振及其抗风性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23,36(4):35 − 41.
    [7] 杨慧娟,李宁,雷飏. 我国沿海地区近54a台风灾害风险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2007(4):413 − 418. doi: 10.3969/j.issn.1009-0827.2007.04.009
    [8] 吴志华,李天会,张华林,等. 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和相思生长和抗风性状比较研究[J]. 草业学报,2010,19(4):166 − 175.
    [9]

    HOYOS C D,AGUDELO P A,WEBSTER P J,et al. DE convolution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rease in global hurricane intensity[J]. Science,2006,312:94 − 97. doi: 10.1126/science.1123560

    [10] 杨桂山. 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向[J]. 自然灾害学报,2000,9(3):23 − 30. doi: 10.3969/j.issn.1004-4574.2000.03.004
    [11]

    DURYEA M L,KAMP F E. Wind and trees:lessons learned from hurricanes[M]. Florida:University of Florida,IFAS Extension,2007.

    [12] 肖洁舒,冯景环. 华南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研究[J]. 中国园林,2014,30(3):115 − 119.
    [13] 吴显坤. 台风灾害对深圳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和对策[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4] 柳振誉,彭国良,康文沙. 多目标决策在厦门行道树选择评价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5(5):367 − 371.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05.05.011
    [15] 杨东梅,王佳玫,陈华姑,等. 台风“威马逊”对海口树木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2015,42(4):159 − 163.
    [16] 林双毅,周锦业,秦一芳,等. 莫兰蒂台风对厦门市主要道路绿化树种的影响[J]. 中国园林,2018,34(5):83 − 87.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18.05.016
    [17] 刘瑞雪,许晓雪. 强台风后城市园林树木的风灾损伤及其抗风能力研究—以深圳大学后海校区为例[J]. 中国园林,2020,36(9):116 − 121.
    [18] 祖若川,罗立娜,刘晶,等. 滨海公园棕榈类植物抗风性调查与评价分析[J]. 北方园艺,2016(5):89 − 94.
    [19] 吴雨涟,杨洁,周亮,等. 台风后城市林木损失与恢复情况调查—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23,36(1):57 − 63. doi: 10.3969/j.issn.1672-0679.2023.01.009
    [20] 杨世彬. 三亚市城区防台风防护林及其防护效果研究[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21] 吴剑光,林利平,鄞杰平,等. 第19号台风“天兔”对汕头绿化树木破坏情况调查及应对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13,3(9):45 − 47.
    [22] 任军方,翁春雨,张浪. “威马逊”台风对海南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及对策[J]. 现代园艺,2015(15):99 − 101.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15.15.057
    [23] 陈峥,黄颂谊. 台风对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及灾后景观修复对策初探—以厦门“莫兰蒂”台风为例[J]. 现代园艺,2018(17):93 − 96.
    [24] 黄颂谊,陈峥,周圆. 珠海市“天鸽”“帕卡”台风灾后行道树倒伏及复壮调研[J]. 广东园林,2017,39(6):91 − 95. doi: 10.3969/j.issn.1671-2641.2017.06.019
    [25] 黄颂谊,沈海岑,陈峥. 台风“山竹”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调查[J]. 广东园林,2020,42(2):26 − 31. doi: 10.3969/j.issn.1671-2641.2020.02.007
    [26] 张德顺,李科科,李玲璐,等. 上海滨海地区25种园林树种的抗风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7):122 − 130. doi: 10.12171/j.1000-1522.20190253
    [27]

    KAMIMURA K,SHIRAISHI N. A review of strategies for wind damage assessment in Japanese forests[J]. Journal of Foraminiferal Research,2007,12(3):162 − 176.

    [28] 黄义钧,何国强,张建华,等. 园林树木形态因子与树种抗风能力关系探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5):69 − 79.
    [29] 杨莉莉. 浙江省沿海城市行道树抗风能力调查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6.
    [30] 朱伟华,谢良生. 台风灾害对深圳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和对策-9910号台风为例[J]. 广东园林,2001,21(1):25 − 28. doi: 10.3969/j.issn.1671-2641.2001.01.007
    [31] 陆庆轩,代保清,陈岩,等. 树种抗台风能力评价研究—以沈阳城市绿化树种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2013,11(3):16 − 18. doi: 10.3969/j.issn.1672-4925.2013.03.005
    [32] 任如红,刘分念,龚洁莹,等. 舟山市园林树木抗风性的调查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3(4):422 − 426.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13.04.024
    [33] 周志强,董靓. 强台风后厦门园林乔木损失与恢复情况调查研究: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J]. 风景园林,2018,25(6):41 − 46.
    [34] 吴永波,薛建辉. 城市行道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城市林业,2005(2):54 − 56. doi: 10.3969/j.issn.1672-4925.2005.02.018
    [35]

    NIKLAS K J. Plant allometry,lea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and interspecific trends in annual growth rates[J]. Annals of Botany,2006,97(2):155 − 63. doi: 10.1093/aob/mcj021

    [36]

    PAZ H,VEGA-ROMOS F,ARREOLA-VILLA F. Understanding hurricane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in tropical dry forest trees:afunctionaltraitsapproach[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8,426:115 − 122. doi: 10.1016/j.foreco.2018.03.052

    [37]

    SHI P,YU D. Assessingurban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of Shenzhen,China:alandscape-based approach for urban planning and sustainabil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125:290 − 297. doi: 10.1016/j.landurbplan.2014.01.025

    [38] 秦一芳,林双毅,高雅玲,等. 台风对城市道路行道树的影响和对策—以福建省厦门市“莫兰蒂”台风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135 − 1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60040
    [39] 黄朝星. 台风对城市道路乔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以厦门莫兰蒂台风抢险救灾为例[J]. 四川水泥,2019(2):34.
    [40] 祖若川. 海口市公园抗风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D]. 海南:海南大学,2016.
    [41] 谭广文,曾非凡,刘斌. 广东海陵岛银滩滨海旅游区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研究[J]. 中国园林,2013,29(5):96 − 100.
    [42] 祖笑艳,张颖,李冠衡. 基于FLUENT 对风环境模拟的厦门岛道路植物景观种植策略[J]. 中国城市林业,2021,19(3):78 − 84. doi: 10.12169/zgcsly.2019.11.28.0001
    [43]

    BRANDLE J R,HODGES L,ZHOU X H. EC02-1763 how windbreaks work[M]. Lincoln: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2002.

    [44] 洪嫦莉. 强台风对长泰园林乔木危害调查及抗风技术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17,42(2):57 − 60. doi: 10.3969/j.issn.1006-2327.2017.02.015
    [45] 叶海英,任最红,李安琼,等. 不同栽培方法对园林树木抗风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42 − 1644.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13.12.033
    [46] 王仙芝. 闽南沿海地区园林绿化防台风应对策略[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2):72 − 78.
    [47] 张德顺,刘鸣,姚驰远,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地区园林树种抗风性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21,28(11):68 − 73.
    [48] 杨川配. 浅析台风对于厦门市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与对策[J]. 南方农业,2021,15(30):101 − 102.
    [49] 朱炫熹. 深圳滨海地区抗风性园林乔木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 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
    [50] 张辉,刘建波. 台风高发区,如何避免“树大招风”?[N]. 福建日报,2023-08-19(008).
    [51] 刘瑞雪,任少蕾. 台风灾害下城市绿地园林树木风灾损伤及影响因素[J]. 中国城市林业,2023,21(2):76 − 82.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
  • HTML全文浏览量:  16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18
  • 修回日期:  2024-09-17
  • 刊出日期:  2024-1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浙江林业科技》唯一合法官方网站,敬请广大作者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