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振刚,张岚,段中德. 我国水库工程数量及分布[J]. 中国水利,2013(7):10-11.
|
[2] |
徐高福,卢刚,刘乐群,等. 消落带研究现状与建设展望[J]. 绿色科技,2014(9):116-118.
|
[3] |
唐敏,杨春华,雷波. 基于GIS的三峡水库不同坡度消落带分布特征[J]. 三峡环境与生态,2013,35(3):8-10, 20.
|
[4] |
徐高福,卢刚,刘乐群,等. 基于千岛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消落带湿地植被重建探析[J]. 浙江林业科技,2014,24(6):84-92.
|
[5] |
徐静,刘刚,李枝. 瀑布沟水库汉源县城消落区综合治理思路研究[J]. 四川水力发电,2013,32(5):140-143.
|
[6] |
周永娟,仇江啸,王姣,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生态学报,2010,30(24):6 726-6 733.
|
[7] |
吴起鑫,韩贵琳,唐杨. 水位变化对湖泊(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地球与环境,2009,37(4):446-453.
|
[8] |
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等. 消落带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10,46(4):111-119.
|
[9] |
张永祥,蔡德所,易燃. 桂林市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生态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156-160.
|
[10] |
张光富,王剑伟. 三峡库区开县前置库植物多样性及其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原则[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87-92.
|
[11] |
郭泉水,洪明,康义,等.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14-20.
|
[12] |
刘维暐,杨帆,王杰,等. 三峡水库干流和库湾消落区植被物种动态分布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2011,29(3):296-306.
|
[13] |
陈翠翠,于洪贤,姚允龙,等. 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水生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110-113.
|
[14] |
廖世纯,韦桥现,蔡健和,等. 广西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调查[J]. 中国水土保持,2008(8):42-44.
|
[15] |
刘成立,胡东,栾姗姗,等. 妫河下游消落带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6):34-40.
|
[16] |
郭泉水,康义,洪明,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J]. 林业科学,2013,49(5):1-9.
|
[17] |
王建超,朱波,汪涛.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淹水后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5):603-610.
|
[18] |
齐代华,贺丽,周旭,等.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草地学报,2014,22(5):966-970.
|
[19] |
雷波,王业春,由永飞,等. 三峡水库不同间距高程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J]. 湖泊科学,2014,26(4):600-606.
|
[20] |
张志永,刘明芹,郑志伟,等.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消落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11,32(3):38-42.
|
[21] |
张晟,杨春华,王业春,等. 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消落带植被分布格局[J]. 环境科技,2013(5);45-50.
|
[22] |
孙荣,刘红,丁佳佳,等. 三峡水库蓄水后开县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1)23-28.
|
[23] |
张志永,万成炎,郑志伟,等. 三峡水库小江消落区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群落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1506-1513.
|
[24] |
王业春,雷波,张晟.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水位高程植被和土壤特征差异[J]. 湖泊科学,2012,24(2):206-212.
|
[25] |
陈春娣,吴胜军,Meurk Colin Douglas,等. 三峡库区新生城市湖泊岸带初冬植物群落构成及多样性初步研究[J]. 湿地科学,2014,12 (2):197-203.
|
[26] |
袁慎鸿,曾波,苏晓磊,等. 水位节律差异对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物候类型1年生植物物种构成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4,34(22): 6 481-6 488.
|
[27] |
朱妮妮,秦爱丽,郭泉水,等. 三峡水库巫山—秭归段典型消落带植被空间分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15,28(1):109-115.
|
[28] |
李昌晓,钟章成.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落羽杉与池杉幼苗的光合特性比较[J]. 林业科学,2005,41(6):28-34.
|
[29] |
李昌晓,钟章成.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水松幼苗的光合生理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3):23-28.
|
[30] |
李昌晓,钟章成,陶建平. 不同水分条件下池杉幼苗根系的苹果酸、莽草酸含量及生物量[J]. 林业科学,2008,44(10):1-7.
|
[31] |
李昌晓,钟章成.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对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苗根部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根生物量的影响[J]. 生 态学报,2007,27(11):4394-4402.
|
[32] |
李川,周倩,王大铭,等. 模拟三峡库区淹水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0): 46-50.
|
[33] |
衣英华,樊大勇,谢宗强,等. 模拟淹水对枫杨和栓皮栎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水势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6):960 -968.
|
[34] |
陈海生,黄志强,冯伟荣. 山地水库消落带植物枫杨耐淹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6):103,106.
|
[35] |
李昌晓,魏虹,吕茜,等. 水分胁迫对枫杨幼苗生长及根系草酸与酒石酸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0,46(11):81-88.
|
[36] |
秦洪文,刘云峰,刘正学,等. 三峡水库消落区模拟水淹对2种木本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tata和地果Ficus tikoua生长的影响[J]. 西南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0):77-81.
|
[37] |
艾丽皎,余居华,张银龙. 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南川柳植物群落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4):23-28.
|
[38] |
艾丽皎,王胜,张银龙. 消落带植物南川柳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3):14-19.
|
[39] |
杨予静,李昌晓,张晔,等. 水淹—干旱交替胁迫对湿地松幼苗盆栽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3,49(2):61-71.
|
[40] |
李铭怡,刘刚,许文年,等. 新银合欢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适生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59-266.
|
[41] |
王轶浩,罗韧,王正春.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引进树种—水紫树的光响应特征[J]. 重庆林业科技,2012(3):33-36.
|
[42] |
李佳杏,黄小辉,刘芸,等.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J]. 蚕业科学,2012,38(2):210-215.
|
[43] |
黄小辉,刘芸,李佳杏,等. 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2,48(12):122-127.
|
[44] |
黄小辉,刘芸,李佳杏,等.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干旱对桑树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9): 127-132.
|
[45] |
陈芳清,谢宗强. 三峡库区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广西植物,2008,28(3):367-372.
|
[46] |
秦洪文,刘正学,周大祥,等. 中华蚊母对反季节完全淹水的生理响应[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126-128.
|
[47] |
秦洪文,刘正学,钟彦,等.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枸杞对短期水淹的恢复响应[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3(1):43-47.
|
[48] |
刘云峰,刘正学. 三峡水库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狗牙根适生性试验[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661-663.
|
[49] |
洪明,郭泉水,聂必红,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种群对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 829-2 835.
|
[50] |
谭淑端,朱明勇,张克荣,等. 深淹对狗牙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1):8-12.
|
[51] |
陈海生,金连根. 淹水胁迫对水库消落带狗牙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4,35(1):46-48.
|
[52] |
李彦杰,杨俊年,刘仁华,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在深水淹结束后根系酶活力的动态[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1 889 -1 893.
|
[53] |
杨玉泉,陈海生. 山地水库消落带狗牙根耐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9):66-68.
|
[54] |
李兆佳,熊高明,邓龙强,等. 狗牙根与牛鞭草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结束后的抗氧化酶活力[J]. 生态学报,2013,33(11):3 362 -3 368.
|
[55] |
刘旭,程瑞梅,郭泉水,等. 香附子对不同土壤水分梯度的适应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Z1):60-65.
|
[56] |
洪明,郭泉水,聂必红,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对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5(3):77-84.
|
[57] |
刘泽彬,程瑞梅,肖文发,等. 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3,32(8):2 015-2 022.
|
[58] |
周大祥,刘云峰,刘学武,等. 涝滞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585-587.
|
[59] |
冯大兰,刘芸,钟章成,等. 三峡库存消落带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光合生理响应和叶绿素荧光特性[J]. 生态学报,2008,28 (5):2 013-2 021.
|
[60] |
冯大兰,刘芸,黄建国,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芦苇穗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09,33(5):866-873.
|
[61] |
冯大兰,刘芸,黄建国.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芦苇的氮素与生物量动态变化[J].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2 003 -2 009.
|
[62] |
秦洪文,刘云峰。刘正学,等. 三峡水库消落区模拟水淹对4种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2012,29(5):52-55.
|
[63] |
刘送平,李秋华,支崇远,等. 四种水库消落带植物对水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 生态科学,2013,32(4):462-468.
|
[64] |
李秋华,刘送平,支崇远,等. 三种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对完全水淹的适应机制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21(5):459 -465.
|
[65] |
郭泉水,洪明,裴顺祥,等. 香根草形态性状和光合特性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 2 328-2 335.
|
[66] |
李铭怡,刘刚,肖海,等. 香根草光合特性对水淹—干旱交替胁迫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2):48-52.
|
[67] |
詹嘉红,林建平,蓝宗辉. 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生物技术,2010,20(2):67-69
|
[68] |
詹嘉红,蓝宗辉. 水淹对铺地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广西植物,2011,31(6):823-826.
|
[69] |
李强,高祥,丁武泉,等. 常年淹水和干旱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菖蒲生长恢复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12,33(8):2 628-2 633.
|
[70] |
李强. 重复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菖蒲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 827-9 830.
|
[71] |
陈芳清,李永,郄光武. 水蓼对模拟水淹的生理生态学响应[J]. 生态环境,2008,17(3):1 096-1 099.
|
[72] |
王晓荣,程瑞梅,封晓晖,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回水区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2 891-2 897.
|
[73] |
王晓荣,程瑞梅,肖文发,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0,30(21):5 821-5 831.
|
[74] |
王晓荣,程瑞梅,唐万鹏,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种子库月份动态[J]. 生态学报,2012,32(10):3 107-3 117.
|
[75] |
陈忠礼,刘红,孙荣,等.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33-36.
|
[76] |
翟付群,许诺,莫训强,等. 天津蓟运河故道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97-102.
|
[77] |
翟付群,莫训强,李洪远. 蓟运河故道消落带盐碱地土壤种子库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2):193-197, 202.
|
[78] |
刘瑞雪,詹娟,史志华,等. 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和环境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3):801-808.
|
[79] |
乔普,曾波,王海锋,等. 低温环境下光照强度对野古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6):57-59.
|
[80] |
李连发,廖建雄,江明喜,等. 干藏和淹水对三峡库区21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1):99-104.
|
[81] |
申建红,曾波,施美芬,等. 储藏方式和时间对三峡水库消落区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23):6 571-6 580.
|
[82] |
申建红,曾波,类淑桐,等. 三峡水库消落区4种一年生植物种子的水淹耐受性及水淹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11, 35(3):237-246.
|
[83] |
王强,袁兴中,刘红,等. 水淹对三峡水库消落带苍耳种子萌发的影响[J]. 湿地科学,2011,9(4):328-333.
|
[84] |
陈忠礼,袁兴中,刘红,等. 消落带湿地土壤苍耳种子库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2):147-152.
|
[85] |
江刘其,陈煜初. 新安江水库消落区种植挺水树木研究初报[J]. 浙江林业科技,1992,12(10):40-43.
|
[86] |
舒东膂,黄程前,曾玲珍,等. 库塘消落区耐水浸型池杉优树选择技术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03(2):23-25.
|
[87] |
吴道圣,张光星,冯黎灵. 耐水湿树种在水库消落带(滩地)造林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2008(2):57-58, 65.
|
[88] |
廖世纯,韦桥现,蒙炎成,等. 4种植物的耐淹耐旱性及在消落带中的应用[J]. 中国水土保持,2009(5):13-14.
|
[89] |
王轶浩,耿养会,李彬,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香根草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2):68-71.
|
[90] |
冯义龙,先旭东. 三峡库区冬季蓄水后石门消落带示范区植物生长情况初报[J]. 园林科技,2012(3):14-17.
|
[91] |
夏品华,林陶,邓河霞,等. 贵州红枫湖水库消落带类型划分及其生态修复试验[J]. 中国水土保持,2011(6):58-60.
|
[92] |
罗韧,王正春,王轶浩. 消落区引种栽培水桦、水紫树试验初报[J]. 重庆林业科技,2012(3):27-30.
|
[93] |
殷云龙,於朝广,华建峰,等. 重庆万州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造林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14年,28(2):110-114.
|
[94] |
贺秀斌,谢宗强,南宏伟,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 科技导报,2007,25(23):59-63.
|
[95] |
林晓渝,藏洁,丁昊,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饲料桑耐淹种植试验初报[J]. 林业实用技术,2010(10):16-17.
|
[96] |
张建军,任荣荣,朱金兆,等.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耐水淹试验[J]. 林业科学,2012,48(5):154-158.
|
[97] |
黄先智,沈以红,蒋贵兵,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种植及资源利用调查[J]. 蚕业科学,2013,39(6):1193-1197.
|
[98] |
裴得道,许文年,郑江英,等. 水库消落带植被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45-47.
|
[99] |
杨平. 恢复生态学在隔河岩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11-14.
|
[100] |
周明涛,杨平,许文年,等.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4):90-94.
|
[101] |
邓斌,陈邦群,郑巍伟,等. 香根草双层加筋复合植被柔性板块技术在三峡库区消落带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 交通科技,2013(4): 144-146.
|
[102] |
段飞,尹文锋,尤岭.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库岸整治工程设计概述[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203-204, 214.
|
[103] |
鲍玉海,贺秀斌,钟荣华,等.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途径及其固土护岸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171-174, 180.
|
[104] |
钟荣华,鲍玉海,贺秀斌,等. 水库消落带串珠式柔性护岸技术及其应用[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37(1):1-4.
|
[105] |
王加权,陈文德. 滨河消落带绿化种植盘设计[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0):1 156-1 157,1 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