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万均. 中国树木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52-153.
|
[2] |
黄红兰,梁跃龙,张露. 毛红椿资源保护和培育的研究现状与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0-14.
|
[3] |
张丽,张露,胡松竹. 贮藏方法对毛红椿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114-116.
|
[4] |
张丽,张露. 毛红椿种子萌发影响因素初探[J]. 林业科技开发,2011,25(6):54-56.
|
[5] |
张汝忠,彭佳龙,王坚娅,等.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4):51-53.
|
[6] |
周诚,廖海红,王丽艳,等. 毛红椿播种苗苗期生长规律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1):18-21.
|
[7] |
张纪卯. 毛红椿1 年生播种苗各器官生长量生物量变化规律[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11-16.
|
[8] |
黄红兰,杨治国,张露. 毛红椿人工幼林配方施肥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6-49.
|
[9] |
刘军,陈文荣,徐金良,等. 毛红椿人工林树干液流动态变化对坡位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4(08):2 209-2 214.
|
[10] |
黄红兰,张露,廖承开. 毛红椿天然林种子雨、种子库与天然更新[J]. 应用生态学报,2012(04):972-978.
|
[11] |
黄红兰,张露,郭晓燕,等. 九连山毛红椿种群的结实特性及其生殖力[J]. 林业科学,2013,49(07):170-174.
|
[12] |
郭晓燕,张露,梁跃龙,等. 枯枝落叶物厚度影响毛红椿种子出苗的模拟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02):332-337.
|
[13] |
潘彬荣,任镜羽,赵光武. 浸种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32(01):47-51
|
[14] |
赵艳艳,胡晓辉,邹志荣,等. 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浸种对NaCl 胁迫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及芽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01):62-70.
|
[15] |
石艳华,张永清,罗海婧. 化学调节物质浸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苦荞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3,01:123-131.
|
[16] |
袁大刚,刘成,蒲光兰,等. 沼液浸种对万寿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1(07):817-822.
|
[17] |
张永清,裴红宾,刘良全,等. 烯效唑浸种对谷子植株生长发育的效应[J]. 作物学报,2009(11):2 127-2 132.
|
[18] |
王彦荣,曾彦军. 浸种对提高兰引Ⅲ号结缕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 草业学报,1997(02):42-47.
|
[19] |
刘勇,李国雷,祝燕,等.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J]. 林业科学,2011,47(08):143-150.
|
[20] |
陈翔,孙云波,陈垣,王涛,白德涛. 浸种温度对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种子发芽的影响[J]. 中国沙漠,2015,03:632-638.
|
[21] |
张茜,苏宝玲,金昊,等. 文冠果快速催芽育苗[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09):161-163.
|
[22] |
李亚男,李东胜,许中旗,等. 栎属不同种源树种的出苗及生长过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4):139-144.
|
[23] |
张维胜,赵珊珊,张天祥,等. 赤峰文冠果引种种源苗期初步选择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28):18-22.
|
[24] |
刘军,张海燕,姜景民,等.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55-59.
|
[25] |
黄红兰,张露,刘郁林,等. 江西毛红椿种源的半同胞家系子代早期测定及其评价[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03):371-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