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BAI Ming-e, FANG Jian-hua, XU Gao-fu, SHEN Jian-jun, CHEN Xiu-juan. Diurnal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Response Character of Cyclocarya paliurus Seedlings[J].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36(1): 1-5.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2] |
易醒,石建功,周光雄,等. 青钱柳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43-45.
|
[3] |
何春年,彭勇,肖伟,等. 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J]. 中国现代中药,2012,14(5):62-68.
|
[4] |
谢明勇,李磊. 青钱柳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 中草药,2001,32(4):365-366.
|
[5] |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6] |
冷任轩. 青钱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观察[J]. 江西中医药,1994,25(2):64-65.
|
[7] |
上官新晨,陈木森,蒋艳,等. 青钱柳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0,35(3):82-84.
|
[8] |
谌梦奇,梁锦业,焦志海,等. 青钱柳茶调节血脂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863-865.
|
[9] |
李丽红. 青钱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J]. 安微农学通报,2012,(11):136-137.
|
[10] |
宋祖祥,邱先华. 青钱柳播种育苗技术试验[J]. 江西林业科技,2004(5):10-11.
|
[11] |
李先明,方升佐,刘晶晶. 青钱柳扦插育苗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14(5):124-127.
|
[12] |
方升佐,洑香香. 青钱柳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95-100.
|
[13] |
徐学华. 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27-127.
|
[14] |
刘福娟.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04(4):237-237.
|
[15] |
马金娥,金则新,张方标,等. 青钱柳光合日进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J]. 安微农业科学,2007,35(16):4 752-4 754.
|
[16] |
杨瑞卿,楚秀丽,杨万霞,等. 不同种源青钱柳苗期光合特征及变异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4):41-45.
|
[17] |
黄宏亮,柏明娥,方建华,等. 青钱柳播种育苗及苗期生长特性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5(2):40-42, 13.
|
[18] |
武维华. 植物生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19] |
许大全. 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4):241-244.
|